耶路撒冷大屠殺博物館內(nèi)的天光
“數(shù)以百萬的猶太人在被屠殺前的最后時刻,‘以色列,請聽!’這句話以及禱告者對上帝的信仰聲明是他們最后的祈禱。”
安妮說:“展示這一段大屠殺的歷史,以色列人并不是想告訴你他們曾經(jīng)有多么悲慘……”
是的,即使苦難也有作為一段記憶留存的價值??嚯y無法被抹去,它只能被正視和標記。
無論對于民族還是個人,留住記憶,才能留住我們的名字。愿那名字,歷經(jīng)黑暗,愈發(fā)閃亮。
博物館以一條長長的天光走道串起兩邊光線幽暗的展館。每一次,從光明進入黑暗,感受殘酷壓抑的歷史現(xiàn)實,而當我們走出黑暗空間進入走道,光亮便透過天窗從天上灑下來,一個又一個展館,一遍又一遍。
館內(nèi)一段視頻深深觸動了我:鏡頭面前是一個發(fā)色有些花白的紳士,他說:“我不害怕,我并不害怕死亡,因為上帝與我們同在。我只是想要回家,媽媽還在等著我晚餐,她做了我最愛吃的西紅柿……”他是那樣平靜地講述著日常的生活,這生活里滲透著最平實的愛。在展館內(nèi)一片幾近窒息的黑暗中,他的話語仿佛火光閃過心間,令人動容。
我想,這就是人們,在死亡面前,所能擁有的一切溫暖吧。
這一刻,上帝究竟是什么?上帝就是愛。
在死海獲得歸零的片刻
“上帝啊,求你在我里面創(chuàng)造純潔的心,把新的精神放在我心里,使我心志堅定。”——《詩篇》
來到死海,世界上最低的湖泊。仿佛到達塵世之外,這突如其來的寧靜令人一陣眩暈。
“只要寧靜如死亡。”在這寧靜里獲得了歸零的片刻。陽光耀眼又溫和,眼前純凈的色彩,融化了一切。我坐在海邊的涼棚里,畫了張小畫。
那日寧靜的山海,陽光,沙灘,海面上漂浮的白日夢,畫畫的我,全是幸福的模樣,所以,記取這一刻。
馬薩達的壯闊與寂寥
“光改變了大地的面貌,好像印蓋在泥上,萬物展現(xiàn),仿佛穿上了衣裳。”——《約伯記》
馬薩達是以色列古代猶太國的象征。是兩千年前猶太人在這片土地上陷落的最后一個據(jù)點。它地勢險峻,矗立在猶地亞沙漠中,俯瞰著死海。
踏上這片土地,馬薩達,眼前所見,是漫天遍地的砂石,似乎全無生命跡象。難以想象從兩千年前守城者集體自盡作為一座死城的陷落,到幾十年前考古發(fā)掘,時間仿佛在此全然停滯,一千年,在上帝的眼中,不過是夜里的一更罷了。
如今的馬薩達,像歷史的活化石,它再無人煙,只留下說不出的壯闊與寂寥。
一種我叫不出名字的黑鳥,在山谷間眺望,盤旋,仿佛它們正是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。
Gilad Segev歌聲里的以色列
“關于歷史文化的根源,你挖掘的越深,你所看到的世界將越寬廣。”——Gilad Segev
一個午后,我們來到以色列歌手Gilad Segev的父母家做客,圍坐在客廳,聽他彈唱歌曲,分享他的創(chuàng)作心得。從多年前一次閉關深思之后,他便從西方流行樂曲轉身,開始創(chuàng)作傳達猶太歷史和文化內(nèi)蘊的歌曲。于是我們有幸聽到了他歌聲里的以色列。
這是個無法解釋的瞬間,當他手指撫上琴弦,輕聲唱起,歌聲輕柔而低愴,像緩慢的流水,一瞬間,我的眼眶里竟盈滿了熱淚。不知名的情緒被歌聲點燃。這第一首歌,我還不知道它的名字,也不知道歌詞唱了什么,為什么竟這樣打動了我?一路走來,猶太文明史五千年,耶路撒冷三千年,不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,文字們紛紛站立起來,它們是哭墻下的蕓蕓眾生,是橄欖山下數(shù)不盡的墓棺,是馬薩達的壯闊與寂寥中盤旋的黑鳥,是永恒的時間與生命的一瞬。
此刻,歌聲又一次帶著我,穿過一個民族的千年悲喜,穿越人類的共同情感與宿命。
再一次體會一個信念的時空穿越之旅。這是音樂的力量。
走一遍耶穌苦路,繼續(xù)走人生苦路
“我今天把生死禍福都擺在你們面前,而你要選擇生命……”——《申命記》
安妮說:“這條苦路,可以走三十分鐘,也可以走三個小時,或走上幾天……”
苦路有十四站。是天主教的一種模仿耶穌被釘上十字架過程重現(xiàn)的宗教活動,也稱之為“拜苦路”。
穿過有著豐富表情的世俗住區(qū),走著這一條耶穌走過的苦路,突然覺得,我們走的仿佛也是人生的苦路。在黑暗與光明之間,每一次仰望,每一個停頓,每一次堅忍,一步一步,從痛苦中迸發(fā)出力量。
將手掌放入耶穌步履蹣跚間手撐在墻上留下的手印中,“日光之下并無新事”,那時苦痛縱已千年今日仍在,未減半分。對于日月如梭滄海桑田間生生死死的渺小生靈,這苦路有何意義?神究竟是什么?信仰又是什么呢?
科學開拓世界的疆土,卻尚無法安慰人類的心靈。而宗教的存在解決的是人類精神領域的困境。
旅行接近尾聲,感知也越來越深刻。受盡苦難磨礪的猶太人,獲得了頑強的生命力和卓越的民族個性??嚯y何嘗不是上帝給予他選民的饋贈?一本《托拉》的信仰伴隨著他們走過了幾千年的顛沛流離。
在我心里,信仰是一種智慧的表現(xiàn)形式。是未知又全能的力量。它改變?nèi)藗兛创澜绲姆绞健K钊岁P注世界和他人,而非執(zhí)著于自身。
正是信仰支持著人們,以免從普遍的失望走向絕望;也是信仰引領人們超脫普遍的希望,獲得真正的信心和力量。信仰的真義并不為求得外在的幫助,而只為尋找內(nèi)心的力量。
所以,它是每一個人心里可能擁有的堅強,它會渡你過生命中的千劫萬難。
祝愿你們每一個人,都擁有甜的一天
安妮說:“在猶太人的重要節(jié)日中,只有一個節(jié)日是快樂的,其它都是悲傷的節(jié)日。”
有一天,在旅行途中,安妮送了我們每個人一盒包裝精美的巧克力,她說:“祝愿你們每一個人,都擁有甜的一天。”
那一刻,我內(nèi)心溢滿感動。
我們常說生活需要儀式感,儀式是一種喚醒。
每一種信仰都有著它獨特的儀式,正是約定的儀式讓人脫離生活的表層,一遍又一遍提醒,并且堅定你的期望和使命。
就如同猶太人在每一個悲傷的節(jié)日祈禱,堅信彌賽亞終會到來。他們懷抱希望之火,一代又一代人,渴望重歸故里。“從不忘記他們的理想,即使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去實現(xiàn)這些理想,他們總是準備著去迎接偉大時刻的到來。”如今,他們終于夢想成真。苦難里開出了花朵。
后記
都說世界有十分美,九分在耶路撒冷。
站在這片土地,我只是忘記了世界各地各樣的美。在雅法古城,我曾想,她并不比誰更美,她只是更憂傷。而在耶路撒冷,我才真正懂得這句話。這上帝的應許之地,她智慧又堅強,她的美獨一無二。她是一個有故事的人,她美得動人心魄。事實上,她又何需和誰去比美呢?
滄桑是她的美,疼痛是她的美,孤寂是她的美,在這一切之上的力量更是她的美。
離開耶路撒冷時,突然發(fā)現(xiàn),關于她,不管你得到過多少答案,她依然神秘。而原本向外的提問,在旅程中,也逐漸轉向了內(nèi)心……
2017年6月11日于深圳
文字圖片均屬原創(chuàng)